康圣桥,不复存在已五十余年,但伴我幼年,印象极深。桥名之得,缘由康僧。三国时期,西域康居国康僧会和尚云游至海盐金粟山麓,值炎暑而构亭施茶,皇上闻之赐名茶院,因山水灵秀建金粟寺。茶院之得名,金粟之兴盛,皆因康僧故。里人于寺前谷水河上造桥,冠名“康圣桥”,实乃纪念情深。
称康僧为圣,实不为过。一乃康僧是江南佛教始祖,传为吴大帝孙权求得佛祖舍利,赦命建金陵保宁寺、安徽太平万寿寺、浙江茶院金粟寺,江南始兴佛教。二乃现存金粟寺明代重建碑记:康僧坐化,以漆固其像。忽一日飞入海盐秦川海中,众请之,皆莫能举,惟金粟请之,飘然肯就至我。三国时漆固真身而不朽,于科技上先是一谜。可惜后朝其真身肉像失而不见。以此足见康僧乃圣人也,以桥名“康圣”,岂浪得虚名。尽管碑说甚玄,然漆固真身千真万确。
直嗟叹,茶院两次开河,康圣桥被拆,金粟寺、茶院古街也不复存在。
再说康圣桥,乃小巧结实之环洞古石桥,乡人皆称环桥,与于城大桥、沈荡大桥、王江泾大桥相若,仅小而已。环洞跨度十余米,桥宽三、四米,两旁镶有无孔石栏板,厚达20余厘米,可坐而歇。间隔石柱以当护手。桥顶有平台,约五米见方。桥堍有平台,六、七米见方。下有二、三石级到茶院街面,上有二、三十石级达桥顶。石料全是非红似黄磨沙石,建造小巧结实,如未拆掉肯定不塌。至于何时建造,我不得而知,但起码是明清古桥。何以见得?桥联为证。少时我常游泳于河中桥洞南北,北面联曰:“金粟钟声到客船,古杏山色催人渡。”此联借用唐诗,就地取景,恰到好处,意境不凡。我喜之爱之,写成书法条幅熟记于心。明清时,有密云禅师者主持金粟寺,时达鼎盛,僧侣万指(千人),茶院称市。南去鹰窝顶进香客船,北归平湖苏嘉客船,皆到茶院过夜停泊,且到金粟寺朝拜礼佛,瞻观东南天下第一古刹5048间辉宏殿宇。窃以为此桥联之撰,正合当时境况,足见桥之古。又者,金粟寺毁于1856年前后太平军兵火,此桥当建于寺毁之前。这也可佐证康圣桥乃古桥也。当然,此仅为推测,若确真,则期待专家及饱学者考证之。
康圣古桥伴我幼年,因是我玩乐之处。出家门北行街面数十米,便可到桥。西桥堍平台过街面,就是店面,先是茶馆,后为小店,此处热闹得很。我们孩童在桥堍玩滚疆、翻洋片、造房子、打弹子。滚疆是在石级上斜搁一砖,用铜板往下滚到砖上,比谁滚得远。翻洋片就是翻纸片,纸片用纸折成方块,置于地,你用另一纸片用力打其旁,若被打翻身,则赢了这张洋片。有时洋片是买来的人物像片,如108将、三国人物、西游记孙悟空等,输了当然更加心疼。造房子不甚有趣,但也玩得兴致勃勃。先于地上画上格子,然后用一脚跳蹿踢一瓦片,谁踢得格子多,就算房子造得多。另外,晚饭后,石凳上有玉奎叔拉二胡,笑宝叔吹笛子,我蹲着静听,极为羡慕。尔后,中学时我便会拉得一手好琴。
康圣桥最令人难忘者是夏夜乘凉听故事。其时最为热闹,桥上桥下、栏杆上、石级上坐满了人。主讲是我祖父,他古典小说看得熟透,下棋写字都在行,人缘又好,有陆氏秀才之称,人皆尊称雨荣伯伯或雨叔。祖父故事丰富多彩。三国、水浒、隋唐、岳传、东周列国、七侠五义,无所不有。什么关云长温酒斩华雄,华容道义释曹操,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;什么鲁智深倒拔垂杨柳,诸葛亮草船借箭借东风,勇罗通盘肠大战;什么笑煞程咬金,哭煞老牛皋等等。故事如同连台本戏一出接一出,夜夜相续,满桥听者鸦雀无声。我是夜夜听得入迷,深受熏陶,白天东寻西找这些古书来看。怪不得我中学时文科极优,古文特通。
康圣桥上还是看戏文极佳处。桥北西岸是金粟寺山门广场及宽阔寺石坨,对面河道有弯肚,当时常有草台班子来做戏,戏台就搭在河中弯肚处,所演均由祖父点戏。而寺场上、寺石坨上、街面上、环桥上皆可看戏,观者如云,真乃极佳露天剧场。可惜做戏文是解放前事,我没看到。
康圣桥离世50多年,但给我印象之清晰深刻,真历历在目,如呈眼前。今者,我佛信士正重建金粟寺,康圣桥应该也得以重见天日。